口足類動物雌雄異體,但雌雄口蝦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外形上較相似,區別在於雄性個體略大,且胸部最後一對步足雌雄異形。雄性第二顎足粗壯,胸部最後一對步足基部內側有一對棒狀交接器,極個別的第7胸肢也有一根交接器。雌性則無。繁殖期雌性胸部第6~8胸節腹面出現白色“王”字形膠質腺。1周年性成熟,交配時間多數學者認為在9~11月雌口蝦蛄米蛻皮之前;也有人認為足在產卵前不久進行交配;還有認為在產卵前幾個月已交尾的。一般進行一次交配,再次交尾也時有發生。其繁殖期為4~9月,盛期在5~7月。繁殖季節,卵巢胸部第4節至尾節呈黃褐色,背面有黑色素分布,體軸中線上色素較集中。在第5、6節處卵巢厚度最大,尾節處擴大,充滿尾節,呈扇形。精巢呈乳白色。口蝦蛄平均產卵量3萬~5萬粒,多者20萬粒。產卵量與其頭胸甲長有關。據報導,口蝦蛄第一次性成熟的生物學最小型在80毫米左右。口蝦蛄的卵巢發育是不同步的,因而在其繁殖季節內可多次進行育苗。產卵之後會守護它的卵。 澳大利亞科學家最新發現,螳螂蝦能通過發出色彩鮮艷的螢光來恐嚇警告敵對者或者吸引性配偶,這種利用螢光來進行信息交流的行,在海里動物中還是首例。在最新出版的一期《科學》雜誌上,一項國際聯合研究報告指出,這是一種常見的大西洋螳螂蝦。當螳螂蝦需要保衛領地或者抵抗敵對者時,它就會擺出警惕的姿勢,並利用身上的黃色螢光斑紋來增強這種警告信號。研究學者還發現當雄螳螂蝦碰到雌螳螂蝦時,仍然發出類似的螢光。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副教授賈斯廷-馬歇爾說,螳螂蝦的螢光不僅用來警告敵對者,而且也用來吸引異性配偶。當螳螂蝦進行警告或者性吸引時,它把頭和胸高高抬起,並展開它那嚇人的附屬肢體,這使得它看起來更加高大威猛,同時也能突顯出它身上的顏色斑紋。這些色斑不僅反射普通的黃光,同時也發出黃色螢光。研究學者指出,由於水的光過濾作用,一般的視覺信號在水裡是不可靠的。但由於螢光能夠與水裡的藍光(由於藍天光線的反射)形成強烈的對照,因此螢光在水裡比在空氣中更鮮明。螳螂蝦還具備一種迄今為止人類所知的最複雜的色彩視覺系統。馬歇爾說,那些低級甲殼類動物的顏色接收能力比人類要強得多,比如它們能看得見我們肉眼所無法看得見的紫外線。